解构大网站搜索流量找细分机会

先讲一段有点历史的互联网故事,来自网景公司,他们做了第一款商业化的浏览器,推动科技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

时任网景公司CEO的吉姆·巴克斯代尔在欧洲拉融资,投资路演的最后一站在英国,当时做完常规pitch后,进入问答环节,临近结束时,一个记者问:“你怎么知道微软不会直接在它们的产品中捆绑一个浏览器?”

因为要赶飞机,吉姆·巴克斯代尔想尽快结束对话,直接回答到:“我只知道两种赚钱的方法,一种是捆绑,另一种是解构。不好意思,我们要赶飞机。” 说完直接离开赶往机场。

CFO彼得·柯里追上来说到:“他们都直勾勾看着你,好像你不正常一样,你刚到底想说啥?”

吉姆·巴克斯代尔回复:“据我说知,有一半的人在花时间做叠加,有另外一半的人在做减法,所以它们是唯一行得通的方式。”

后来这个故事经常被A16Z的马克·安德森引用。

事实上,解构在科技行业不断上演,几个经常被提起的案例:

Craigslist,国内的对标是百姓网,自从1995上线以来,很多类目都被新的公司不断解构成为独立的业务。

图片

Reddit,国内比较像的产品形态应该是百度贴吧,各种社区都有,其中一些大的社区也不断被新的公司单独解构成为独立的业务。

图片

还有,Upwork这个外包平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外包工作,近年来也不断被解构。

图片

捆绑的案例就更多了,硅谷的巨头FAANG(Facebook、Apple、Amazon、Neflix、Google),无一例外在单一业务做大后,不断的拓展做别的业务,甚至是同一个业务也在不断地做广来服务更多的用户群体和细分需求。

然后这些公司不断捆绑的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公司对他们进行解构,比如DuckDuckGo嗅探到Google搜索的隐私问题,做了一个主打隐私的搜索引擎。

商业的发展就是这样不断反复地解构和捆绑的过程。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总有公司想做大,要做大,一个方式是把现有业务做广,又或者开辟新业务。一家公司扩张的过程中,原来的客户群体被动要接受很多改变,比如价格更贵、产品复杂度变高、服务质量下降(没有那么多倾斜的资源支持了,比如淘宝天猫早期在扶持商家方面会给很多资源,但是做大后,这些资源就没了)等。这就给新公司提供了解构的机会。

那么,这个规律适用于独立开发者吗?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独立开发者,并且我认为拆解是最高效和安全的方式。

除了之前提到解构SaaS公司的思路外,另外一个思路是拆解一个大公司搜索流量。这里提供一个例子。

打开 Semrush,输入一个你了解的大网站,比如我输入了typeform.com,然后看了下给它带来流量的关键词,有6万多个。

图片

然后我们把关键词难度大于50的过滤掉,观察一下过滤的结果,观察有哪些相似或关联的关键词,又或是流量可观独特的关键词,我有如下发现:

图片

上边这些关键词,流量可观,关键词难度也不高,如果能想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就可以去做一个工具站,然后进行关键词优化。

也许你会问,这些工具站为什么能跟大网站竞争?我们看下影响Google结果不同的因素和比重就会有答案了:

图片

其中有一项叫Niche Expertise,占14%的权重。这个因素是第三高的权重了。Niche Expertise是指细分专业度,你是某个领域专门的细分网站,全站都关于这个细分领域,一个大网站只在一个内页有关于这个细分领域的内容,那么你是有机会排在大网站内页之前的。

如果你苦于没有想法,不如把你知道的大网站,丢到 Semrush 这些工具里边看看,挖掘一下关键词,然后思考一下搜索意图是什么,再想想有什么解决方案。


感谢你关注我们,我们有一阵子没有分享新的内容了。目前,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做软件,所以写作的时间变少了。做软件已经成了我们表达想法的主要方式。目前,我们在做Slippod,一个注重隐私的桌面记事软件,还有TextPixie,一个可以翻译和提取文本的工具